標簽:
1500年4月22日下午,遠方的地平線上突然出現了幾艘高高揚起紅色十字的帆船。巴西,這個沉睡了數千年的巨人,第一次在主流國際社會上,掀開了神秘的面紗。蜿蜒墨綠的森林,巍峨挺拔的高山,肥沃富饒的土地,在尚未成型的世界地圖上勾勒出巨大的輪廓。轉眼5個世紀過去,今天的世界版圖上,巴西以金磚國家之一的姿態,驕傲地書寫著獨具特色的拉美風范。這個古老國度正以嶄新的力量改寫著全球經濟環境,而其不斷完善的知識產權體系,正是這塊金磚持續閃耀的重要光源。
凝聚創新力量
那是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巴西就以準發達國家的姿態,成為區域強國。擁有鐵、銅、鎳、錳、鋁土礦的全球最高蘊藏量,巴西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使之在很長時間內領軍拉美地區經濟發展。然而,靠低技術密集度的模式帶來的經濟飛速發展,為巴西的未來埋下了苦果。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速超過10%創下了“巴西速度”的輝煌,但資源配置效率長期不高,研發創新能力薄弱,無不昭示了當時巴西經濟基礎的脆弱。上個世紀90年代初,巴西的經濟在經濟危機到來時一擊即潰,“巴西崛起”的神話就此告一段落。
“于貧窮中看見美好,于傷感中看到富饒,于苦痛中望見快樂。”這個“明日的國度”并未從此一蹶不振。痛定思痛的巴西領導人意識到,自主創新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知識產權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障。90年代中期,巴西先后出臺或修訂了著作權法、工業產權法等一系列知識產權法律,大力支持自主創新,讓科技創新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源。
盡管此前“好逸惡勞”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時難以消除,但巴西正在用日益出色的知識產權工作在經濟整體下滑的大潮中逆勢前進。2014年,巴西資本商品進口比上年減少8.9%,但知識產權產品的研發增長了5.5%,使得全年對內投資僅下降4.4%,經濟增長0.1%。研發能力的增強對巴西的經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飛揚金磚之夢
這是失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
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巴西已經走出衰敗的寒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研創新體系,并在農業技術、生物燃料和航空航天等領域成績卓著。
上世紀90年代起,巴西進行了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重新定位產、學、研三方在科技創新體系中的角色,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截至2013年,巴西全國共有50所公立大學、24個研究所和8個研究中心直接參與政府科技創新系統。這些機構不僅承擔了科研工作,也為產業界不斷輸送著科技創新人才。2004年12月,巴西《創新法》出臺,鼓勵科研單位、學校和企業雙向聯合,使科研機構和高校參與創新的全過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2014年6月,巴西 “國家知識平臺計劃”草案出臺,在衛生健康、農業和能源三大領域促進科研成果向生產端的轉移。在國家政策激勵下,企業和研究機構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創新鏈,擺脫以低價勞動力為競爭優勢的舊發展道路,邁向以技術為基礎的價值鏈中高端,成為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科技創新不僅對巴西經濟復蘇作用顯著,也為這塊“金磚”的國際地位添磚加瓦。目前,巴西正在逐步從地區大國崛起為全球性大國。逐步走出陰霾的巴西對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格外珍惜,甚至在一些國家看來,巴西對知識產權發展的投入失之偏頗。近年來,隨著巴西對知識產權不斷出臺利好政策,專利和商標注冊申請量的增加使巴西相關機構不堪重負,有些專利申請甚至排到了6年至10年以后才有機會授權。這也為部分外國投資者為之擔憂。對此,巴西采取了諸多措施,力爭在2017年消除積壓,打消外資顧慮,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對經濟的推動作用。
這塊南美沃土能否繼續書寫茨威格筆下玫瑰色的神話?也許此時下結論還為之過早。巴西絢爛從容的蛻變傳奇背后,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無限可能。也許這片土地正如其盛產的咖啡一般,歷經苦澀,回味甘甜。
累計代理量
城市布局
團隊實力
服務用戶數